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,是企業實現規?;?、集群化發展的關鍵因素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陜北礦業公司堅定貫徹創新驅動、高質量發展要求,全面落實陜煤集團“以煤為基、能材并進、技融雙驅、零碳轉型”發展戰略,著力“四個能源革命”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”“智能化建設”等重點目標任務,明確核心業務定位,打造高質量發展一流示范企業。
十年征程中,陜北礦業面向煤炭工業主戰場,聚焦前沿技術研究突破。
順應行業發展趨勢,加大科研投入與合作,著力加強“地質透明化技術+‘110-N00’采煤技術+全礦井全礦區智能化技術+立體式生態技術+職業健康技術+產品分級分質技術”等核心技術研究,精心組織,量化管理,創先一流,為推動煤炭工業發展作出了陜北礦業貢獻。
十年征程中,陜北礦業面向生產經營主需求,發力關鍵工藝技術突破。
聯合研發了“1.1米”薄煤層智能化開采技術與裝備,解決了薄煤層安全高效開采問題;運用“可控沖擊波”技術,解決了爆破問題;集成“5類46種機器人群協同”,解決了輔助功能作業和危險崗位作業問題;采用“一體化裝備及智能控制”技術,形成了快速掘進系統,實現月進尺2700米的常態化運行……多年來,公司從產品品種效益、裝備工作效率、資產貢獻效率、勞動生產效率、生態效益等關鍵要素入手,實施20余項新技術新裝備的技術應用,極大提升了全要素生產率。
十年征程中,陜北礦業面向人才隊伍主課題,堅定全員技術素質提升。
從職工職業化“六要素”入手,推進“三功三素三絕”深入持續開展。深化首席工程師、技能大師、首席技師、金牌員工等工作。積極響應國家“大眾創業,萬眾創新”號召,大力實施“全員創客礦區”建設,按照“建機制、搭平臺、抓載體、重保障、建隊伍”的工作路徑,強力推進“全員雙創”工作實踐,取得了顯著的創新成果。先后建成了1個國家級、2個省級示范、2個行業級、5個省級、5個市級勞模(技師)創新工作室,2個省級“雙創基地”、1個省級“眾創空間”,十年來,累計創新項目20000余項,產生直接經濟效益近30億元。
同時,培育了一批思想活躍、創意豐富的創客人才,創客大咖、創客標兵、創客能手、優秀導師等“雙創”領軍人物不斷涌現,先后有2人獲“三秦工匠”,10人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、12人獲省級技術能手稱號,10人獲全煤技能大師稱號。在陜西省第五屆職工科技節上,共有98項創新成果獲得獎勵,所獲獎項位居全省參賽企業首位,成為陜北礦業“全員雙創”的生動注腳。
十年征程中,陜北礦業面向創新發展主方向,踐行“理論+實踐”新模式。
新理論、新技術、新方式層出不窮,公司上下始終保持清醒頭腦,堅持學習交流與合作,每年平均技術交流50余次,尤其注重與科研院校交流合作,實施全員“專業+信息化技術+綠色生態技術”系統培訓,努力把握好創新實踐的正確方向。
針對陜北綠色生態型礦區建設,與彭蘇萍院士團隊合作,開展礦區“立體生態重建關鍵技術研究”。為打造智慧化礦山,與王國法院士團隊合作,開展智慧煤礦及智能化掘進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。結合陜北地區礦井開采實際及低階煤特點,與王雙明院士團隊合作開展“低階煤綜合利用研究”及“減損開采關鍵技術裝備研究”。針對公司薄煤層及安全高效開采問題,與天地公司合作開展“薄煤層智能化開采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”。這些合作為公司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。
十年征程中,陜北礦業面向創新管理主思路,取得創新驅動新成效。
十年來,公司技術成果鑒定獲國際領先19項、國內領先19項、國際先進26項、國內先進25項,累計獲省部級技術獎項37個,榮獲“陜西省質量獎”“中國工業大獎”和“全國五一勞動獎狀”。這些沉甸甸的榮譽,正是我們始終堅持守正創新道路、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、營造創新濃厚氛圍的結果,是公司全體職工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的生動寫照。
時間見證非凡,奮斗續寫華章,站在新的歷史起點,陜北礦業公司廣大干部職工篤行不怠、只爭朝夕,持續激發創新活力,不斷筑牢高質量發展基石,奮力“再造一個新陜北礦業”,為陜煤集團高質量發展再立新功。(田世雄)